這幾天技嘉在CES展示4K超高解析度拼貼顯示,我們也PO了如何做的文章跟大家分享,但應該很多網友還是很好奇,這到底是個什麼技術吧!這篇文章,我們再跟大家說明一下。
在Intel的規範中,Ivy
Bridge內建的繪圖晶片(HD 4000),可支援 4Kx2K解析度,簡單的說最高達可達到 4,096 x2160解析度,相較於上一代的Sandy Bridge最高支援的2K解析度,有大幅度的提升。
4K超高解析度
那4K超高解析度有多厲害呢?與現有的FullHD(1920×1080)相比,畫素為後者的4倍左右,由於精細度較高,相對也提高影像整體的立體感與臨場感。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 |
我們再用大家比較容易感受的方式來說明一下,最近李安導演的"少年PI的奇幻漂流"正熱烈地上映中,去看過的朋友都推薦一定要看IMAX的版本,現在一般IMAX Digital放映機的解析度為2048 × 1152,而Ivy Bridge所支援的4K解析度,可以提供兩倍於IMAX Digital放映機的頻寬及畫質表現,這意味著當4K影片普及之後,透過電腦或是大尺寸電視可以看到更高品質、高解析度的影像呈現。
而這樣的時間會需要很長的等待嗎?其實好像也不用,因為IMAX公司預計於2013年推出新技術—雷射鐳射數位IMAX,投影解析度將提升至4K,顏色之呈現也會比先前數位IMAX更出色,屆時將會有更多4K解析度的內容可以寵壞大家的眼睛!此外,目前好萊塢的新拍攝的電影,據說一半以上將都是以4K解析度的數位攝影機拍攝以提供未來超高解析度顯示器的需求。
以往這樣的技術,您的電腦需要透過獨立型顯示卡才能做到,但是高階獨立顯示卡不但價格貴,有些價格甚至比主機板還要貴高階,再者獨立顯示卡的耗電量偏高,站在環保愛地球的角度也不是很理想。除此之外獨立顯示卡發熱的問題,需要較大的機殼空間及更好的散熱來避免系統過熱,對於單純高清影片播放或是資料分析顯示來說,並不一定適合。不過對於不想外接顯示卡的玩家來說,透過Ivy Bridge內建的繪圖晶片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,其實是相當經濟實惠的方式。
不過要做到這樣的4K顯示還是有一定的限制,首先您要先有一個內建雙Mini Displayport介面的主機板,加上一個二合一的轉接頭,讓兩個Mini
Displayport個別處理2K解析度的頻寬,再串接輸出到螢幕,達到4K解析度輸出的效果。
當然,以目前的狀況來看,這樣的方式最直覺簡單,但運用方式變化少,價格也貴,以現階段來看,您得花個15萬以上才能到一個32吋的4K螢幕。似乎不太划算。這時候另一個方式就出現囉,那就是4K超高解析度拼貼顯示。
4K超高解析度拼貼顯示
4K超高解析度拼貼顯示,簡單的說就是透過多螢幕輸出,來達到4K解析度輸出的目的,其主要分為垂直跟橫向兩個形式。以往這樣的架構也是需要外接顯示卡才能達成,不過現在主機板多影像輸出介面頗為常見,所以Ivy Bridge內建的繪圖晶片也是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。而以目前Full HD螢幕的價位來看,使用四個螢幕還可以把價格壓在10萬以下,而湊成的電視牆不但尺寸更大,變化運用也更多元。
不過,目前在Intel平台想要用整合型繪圖執行3螢幕(含)以上輸出,主機板需要內建兩組Mini Displayport,所以呢!要達成4K超高解析度拼貼顯示,首先您還是要擁有像技嘉"TH"系列這樣內建雙Mini
Displayport的主機板。之後您還需要兩個1分2的Mini Displayports分接器(DP Splitter)。
將兩個分接器的輸入端接到主機板的兩個Mini Displayport,而分接器的輸出那一端則分別接上四個DP螢幕。最後,透過Intel 整合型繪圖驅動程式的管理介面,調整螢幕解析度。如果您要做垂直拼貼顯示,則選擇3840 x 2400(或3840 x 2160)的Clone 複製模式。若要設為橫向拼貼顯示,請設為7680 x 1200(或7680 x 1080)的Clone 複製模式,這樣就達成囉!
當然,如果您要透過這樣的方式達成4K超高解析度顯示,建議您選擇薄邊框的螢幕,這樣爽度會高一點,用來播放影片也比較不會那麼突兀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